为了奥运会被哈佛开除,他是不是太拼了?

2016/8/11 16:37:16

 奥运会,其实和高等教育也颇有渊源。首位现代奥运会冠军就是一位在校大学生。跟着本文回顾体育在中美高等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1896年,一位叫詹姆斯·康诺利的哈佛大学在校生为参加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靠兼职卖蛋糕筹齐了700美元路费,不顾校方反对登上前往希腊雅典的船,并在三级跳远的比赛中一举夺魁,成为现代奥运会的首位冠军。不过当康诺利载誉而归时,哈佛大学以“破坏校规”为名开除了他的学籍。但时隔半个世纪之后,哈佛为了表彰康诺利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授予了他名誉博士学位。

  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美国代表团运动员队伍里,哈佛的8位校友和1位在校生位列其中;而南加州大学为这届奥运会派出的在校生运动员有40名之多。难怪有人感叹:“美国的大学是当今奥林匹克运动最大的基地。”是什么原因让美国大学中体育人才济济?有人将这归功于美国高等教育对体育的重视。

 通过体育打造精英

  体育被称为美国大学的门面,很多名牌大学之间体育上的竞争不亚于学术上的竞争,集体运动尤其被推崇。美国的高校认为,精英教育中所看重的他人打交道的能力、团队精神、领袖才能、竞争意识、意志力、尊重对手和接受失败的能力,都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培养。橄榄球就是很好的代表。这项运动需要每一个球员拥有快速的奔跑、惊人的技巧、充满智慧的排兵布阵、忘我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个人孤军奋战的勇气,听上去简直就是在打造一个精英的范本。

  上世纪初,由于高校间橄榄球竞技的白热化,让比赛从激烈变得粗野残酷,1904年有21人在橄榄球赛中丧生,这险些断送了橄榄球在美国高校的前程。毕竟对当时的美国来说,这样的死亡率把橄榄球场变得像战场。于是1905年后,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加州大学等校相继宣布退出橄榄球比赛。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认为,大学培养出的学生不能是畏惧身体的痛苦、从肉搏中退缩的人。国家需要那些有勇气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对抗心灵和身体的敌人的男子汉!因此他虽不能容忍因运动招致的伤亡,但也不想橄榄球运动被高校封杀。于是他邀请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院校领导人在白宫召开改革橄榄球的会议,要求严格限制野蛮行为。大学里的橄榄球运动逃过一劫。而这个会议后来也直接推动了美国大学体育总会(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简称NCAA)的建立。


和中国的举国体制办体育不同的是,美国的参赛选手并不是把运动当成了自己的职业,本次里约奥运会,美国代表团中有至少202人来自美国各大知名学府。

 人数排在前面的有斯坦福大学30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5人,南加州大学14人,北卡罗来纳大学13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13人,普林斯顿大学12人,华盛顿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都是11人,得克萨斯大学10人。

美国游泳运动员,目前女子400米、800米、1500米自由游泳纪录保持者。已获得斯坦福大学(全美排名第4)的录取,计划2016年秋季入学。为了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雷德基推迟了一年入学。日前,姬蒂·雷德基在里约奥运会女子400米自由泳项目中打破世界纪录。

美国沙滩排球运动员,和队友米斯蒂·梅-特雷纳共同获得2004、2008、2012年奥运冠军。2000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全美排名第4),主修美国研究。身为1978年出生的老将,本次里约奥运会是詹宁斯第五次参加。

 美国铁人三项运动员。约根森本科及研究生均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主修会计,并通过CPA考试,曾在“四大”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担任税务会计。

 体育造就完整人格的一部分

  当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高校正试图通过制定新规则以保证橄榄球运动更加安全的时候,1911年由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班在清华学堂开学。作为清华大学的前身,留美预备班设立之初就崇尚体育精神的制度与文化。这除了因为要接受来自美国大学的传统外,还基于一个朴素要求:在那个中国人还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时代,那些要留洋的年轻人应该有个强健的体魄。

  建校初期,副校长周诒春曾发起“强迫运动”,每星期一到星期五下午4点到5点,把图书馆、宿舍、教室的门锁起来,全校每名学生必须穿短衣到操场锻炼。此外,周诒春还谋划并动工兴建当时中国最现代化的体育馆——内有篮球场、手球场、80码(1码=0.9144米)悬空跑道、室内游泳池,这种配置即使在美国也实属一流。体育馆建成后,清华开始将体育课列为必修课,实施正规体育课教学。

 1920年,马约翰成为清华学校的体育部主任。在他的推动下,清华将体育的成绩与毕业衔接在一起,通过一种更为严格的方式养成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按照规定,每级学生毕业前只有通过包括百码赛跑、跳高、跳远、掷铁球、爬绳以及游泳的“动作活泼”考试(Agility Test),才可毕业和出国留学。马约翰将体育视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健康,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道德品质的锻炼和培养。

  数据链接

  体育户外类社团活动是提升学生在校感受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成员间的沟通、协作、竞争等,学生也提高了今后工作应具备的各方面能力。麦可思研究数据显示,全国高校2011届毕业生中,仅四分之一左右参加过体育户外类社团活动。

  本科院校参与度(25%)高于高职高专院校(22%)。这可能与本科院校体育场地较多,设备、器材投入较好,运动项目种类更丰富有关。应加大高校体育设施投入,重视场馆建设,加强器材、体育师资的配备,为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基本保证。

  男生参与度(本科28%,高职高专26%)高于女生(本科21%,高职高专19%)。目前高校体育活动项目更倾向于男生的特点,应增加适合女生的体育活动项目,如健美操、瑜伽等。

  本科院校教育学专业参与度(40%)较高,而历史学专业参与度(18%)较低;高职高专院校生化与药品大类专业参与度(29%)较高,而艺术设计传媒大类专业参与度(12%)较低。

  管理阶层家庭毕业生参与度(本科27%,高职高专25%)较高,而无业与退休家庭毕业生参与度较低(本科23%,高职高专17%);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毕业生参与度越高。弱势家庭子女经济条件较差,负担不起一些体育活动所需要的装备和场地费用。高校应考虑给予社团一定的经费资助,或鼓励社团到校外寻求赞助等,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相关文章